首 页  概 况  展 览  在线销售  培 训  联 系
   
   
 展 览

  · 正在展出
  · 即将展出
  · 展览档案
朱祥华&高生良书画交流展海宁硖石米市记忆&萧山湘湖印象(2017/4/27 至 2017/5/3)

展出地点:湘湖美术馆

 

 

朱祥华&高生良书画交流展
海宁硖石米市记忆&萧山湘湖印象
 
开展时间:2017年4月27日下午3时
展览时间:2017年4月27日——5月3日
展览地点:杭州市萧山区湘湖景区越王路下孙文化村108-8号湘湖美术馆
主办单位:中共海宁市委宣传部     
          海宁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    
          海宁市历史文化街区管委会     
          中共萧山区委宣传部     
          萧山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    
          萧山湘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管委会     
          萧山任伯年艺术研究院
承办单位:海宁市志摩故里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     
          海宁市美术家协会     
          海宁市书法家协会     
          萧山湘湖美术馆     
          萧山区美术家协会     
          萧山区书法家协会

 

乡愁的艺境
 
    乡愁是人与生俱来的情感因子。早在三千年前,先人就有了深情的吟咏:“昔我往矣,杨柳依依;今我来思,雨雪霏霏。”(《诗经·小雅·采薇》)迩来至今,有余光中的《乡愁》诗为代表,无不触动着人们心灵深处最柔软的地方。此种情感的文化表达,古往今来,精彩纷呈。而诗歌以外,书画又是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。
    朱祥华先生《硖石米市记忆》主题书法展,将这一形式发挥得淋漓尽致。
硖石米市是几代海宁人抹不去的乡愁。从清代咸丰年间开始,米市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兴衰,即使在凋敝以后,直至二十一世纪初,人们依然徘徊于西南河米市街的长廊下,津津乐道于往昔的盛况。随着城市的变迁,最后,米市街也骤然消失了踪影。
    当有形的物质几乎都化成了记忆,无形的记忆却愈加令人神往,乡愁遂浓得化不开。米市虽已逝去,但它为这座古镇留下一笔遗产却永远珍藏在人们心底。记得前年硖石有位人大代表提出恢复米市街的建议案,将大众的乡愁情结转化为愿景。祥华先生身在其位,躬助其事。与此同时,他把对米市的情怀,融化在自己的笔墨里。他的笔墨功夫,一是在书法上,二是在文字里。展示的书法是他乡愁的艺境,充满执着的真性情。他又在创作中强化了意象空间,使作品更为丰满,更具张力。比如《黄米》《白米》《糙米》《洋米》,每一幅都用上、下、左、右不同的留白方式,似乎在表达对渐行渐远的米市记忆的一种无奈,就像南宋画家对残山剩水的哀叹一般,留下大片的空白让人们去追寻逝去的时光。又如《石》《斛》《斗》《升》,则与前四幅刚好相反,每个字都超越幅面,十分醒目,更可看出乡愁的情感似乎根本无法在尺幅之内完全宣泄。在文字方面,作品既有陈振濂“民生书法”的风范,又有创新。这些书法作品其实是一卷记录米市历史的小志,结构完整。题目就是《硖石米市记忆》,前言是《硖石米市百年兴衰》,正文则分《黄米》《白米》《糙米》《洋米》;《石》《斛》《斗》《升》;《大袋行》《小袋行》《乡货行》《米店》;《当米栈》《碾米厂》《经售业》;《栲栳坫》《麻袋行》;《运输行》《脚班》;《信局》《海宁州私立硖石米业学堂》;《硖石米业公会》《穀我堂》;《旧事拾遗》《硖石指数》《江南主要米市》《七言联》九个部分,不难看出作者的用心、费心和精心。于书法展览而言,作品中饱含对形式至上艺术的推崇,无论是虚实、黑白、疏密、大小,还是墨色的运用、宣纸的选择,他都在变化中求得平衡,在跳跃中强调韵律。他在探索将娴熟的书法作为一种介质,追求思想意识与视觉审美的完美结合。
    如果说“民生书法”记录的是当代的历史点滴,那么这些关于米市的书法作品,则是在重拾一段历史的记忆,并为当代所用,同样在倡导恢复书法固有的记录时代的人文功能,具有个性鲜明的格调和境界。因此,当书画艺术符合时代节拍,即使表现的是怀旧主题,它依然潜移默化地起着唤醒人们记忆、激发人心敬畏、提升人文自觉的积极作用。
    值得关注的是,本次朱祥华先生的“硖石米市记忆”书法作品,更与高生良先生的“湘湖印象”绘画作品一起策展,堪称合璧。这个展览的意义,正吻合北岛在一首诗中所写的:
    “走吧,我们没有失去记忆,我们去寻找生命的湖。”
 
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张镇西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2017年3月7日于善石斋

前言   
 
    生良对书画的喜爱是从小培养的,他有一个在美院担任总务的舅舅,打小就喜欢在美院那个大院里兜兜转转,来的多了自然和美院的老师们走的比较近,看多了他们的作品,耳濡目染下眼界也提高了不少。
    萧山瓜沥出了个海派画家的旗帜性人物——任伯年,他对我们这一代影响是非常大的,我和生良都是瓜沥人,我们认识已有几十年了,相处得很是随意。在我的印象中,他是一位平和中不失坚韧,睿智中透出儒雅,知足常乐,心态很好的朋友,同时也是位书画事业的热心人、有心人,对书画充满了满腔地热情,几十年来,一如既往地在为社会性书画艺术的推广和繁荣做着力所能及的工作,从西泠书画院、萧山画院、湘湖美术馆、到任伯年艺术研究院,兢兢业业地工作,主编出版的画册书籍、策划的展览和组织的书画活动数不胜数,在我的眼中,他是个地地道道的文化人。
    生良闲暇时会写写书法、画画国画,有了作品便会拿来给我看,每次都会让我感到惊喜。他的书画作品洋洋洒洒有笔墨、有意境、同时有他自己的风格,绘画时不受拘泥,不局限,笔墨融与画中,赏读起来甚是妙。
    最近听闻生良受邀去海宁搞个展览,我觉得做展览是件好事,一则可以督促着出些好作品,二则可以听听大家的声音,我是十分支持和鼓励的。这次生良先生展出的作品围绕着萧山湘湖进行写生创作,湘湖我是熟悉的,去过多次,是一个有着野趣的休闲景区,景色宜人。展览作品山水画居多,湘湖写生尤为多,可以说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。(石涛语)“天地浑融一气,再分风雨四时。明暗高低远近,不似之似似之。”生良先生山水作品的表现形式不是“具象”,也不是“抽象”,而是“意象”且令人遐想,作品构图完整,用墨浓郁、厚重,但又不失浓淡变化,仿佛层林深处有庭院、有人、有渺渺炊烟……画中小桥、小亭、渔船的点缀也恰到好处,远近虚实间让画面妙趣横生,富有情趣。作品具备了独特的个性和深刻的思想内容,他用水墨韵味和书写的线条展示着绘画的魅力。作品很是帅气。
    此次生良邀请我为他的展览写点小文字,我就这么浅谈下,最后预祝他“湘湖印象”展览成功,由衷的希望他能在书画艺术这条道上走出自己独有的绘画风格!